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胡适
如今,大家在生活中总会发现一些奇怪的地方,便是错字,并且还都是在非常出名的地方。诸如像西安的碑林,要是有去过的朋友们会发现“碑”字少了一撇,这出自于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人们对这个字的解读也是颇多,有好几种说法;还有就是西湖美景之一的花港观鱼,是清康熙皇帝所题写的。按照“鱼”字的繁体字来说,下面应该是四点,但康熙却写成了三点。当然并不是他不会写这个字,而是因为四点有“火”的寓意,为了不让这里的鱼儿在火上烤,他才故意写成了三点。总之,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似乎每一个“错字”都有它们独特的含义。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便是厦门大学的牌匾,其中也有错别字。厦大也是我国的名校之一,并且由于校园内风景秀丽,每年前往旅游的人都不在少数。刚开始大家还没有注意到厦门大学的牌匾,随着前往的游客越来越多,有人便发现了其中的小秘密。
牌匾上“厦门大学”四个字,其中就有两个字与我们平时所写的不一样,并且还是特别明显的错误。首先第一个错字是“门”,牌匾上的门似乎丢掉了那一点;第二个错字则是“学”,这次丢掉竟然是秃宝盖。那么,这两个字还能代表它们原本的含义吗?再一个厦门大学好歹也是重点名校,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展开剩余69%当时,人们在发现了这两个错误后,还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不小的热潮。可以肯定的是,厦门大学自己清楚这两处错字,要不然也太荒唐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字呢?背后是否有和我们刚刚提到的“碑林”以及“花港观鱼”一样藏有特别的含义呢?
随着大家的深入了解,才发现原来这四个字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不过并不是鲁迅先生专门为厦门大学所题写的,而是他们从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稿中找出了这四个字,从而拼凑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厦门大学”这四个字。这就不由得令人有些疑惑了,厦门大学为什么不直接请陆鲁迅先生题写反而要这样做呢?
这还得从鲁迅先生任教生涯说起,他原本是在北大教书的。但那个时候北大因为经济的问题常常会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恰巧这个时候刚刚成立的厦门大学急需优秀的教师。于是,鲁迅先生转而去了厦门大学教书,在这里他与学生们相处得非常不错,大家也很喜欢这位博学多识的老师。
但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林文庆在办学理念方面与鲁迅先生的思想矛盾,二人不是很合得来,因此,鲁迅先生还常常受到排挤。据说甚至将他安排到地下室居住,连电灯泡都不愿意多安装一个。无奈之下,鲁迅先生只好选择离开,当时学生都自发的前往送行,可见他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在鲁迅先生离开之后,没过几年时间,社会上开始推崇他的文章。于是,厦门大学才选择从鲁迅先生的手稿中找出这四个字当做牌匾。那么,就算这四字并非他专门题写,为什么要这样书写呢?难道是他的写作的习惯吗?这个就需要从书法的角度来看了。
不知道大家在欣赏那些古代大家的书法时,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其实心中觉得没有那么好看,或者是认为自己的欣赏能力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准。实际上,每个人在书写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精、气、神”凝结于其中。尤其是对于那些书法家而言,这样才可以使得自己所写出的字独具韵味,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在其中。
就像林则徐,当初之所以将“碑”字少写一撇,其中包含着自己被贬职的心情,代表着头上的乌纱帽没有了。而鲁迅先生写的这两个字,首先在字体上,他才采用的草书中“门”和“学”就是这样的。再一个,学字去掉秃宝盖则有学无止境的意思,而门字去掉一点则代表着做人做事谦虚一点、包容一点。当然了,也不排除鲁迅先生当时有其他的想法与考虑。
总得来说,汉字自出现起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做事效率。不过,有时候书写也不用那么严格,自然可以随心一些。当然了,仅限于自己在练习书法或作一些手稿,正常情况还是不建议的。
发布于:天津市